1月28日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加快铁路、核电、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“走出去”,推进国际产能合作、提升合作层次。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涛在解读会议时透露,中国将率先大力开拓铁路、核电等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,“第一,推动铁路、核电“走出去”。大力开拓铁路、核电等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。第二,支持其他装备走出去。要通过对外工程承包、对外投资等,推动通信、电力、升降平台、铝合金升降机船舶等成套设备的出口,支持企业境外并购,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等,提高跨国经营的能力。第三,开展产能的国际合作。以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轻纺等行业为重点,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,支持企业利用国内的装备,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,实现产品、技术和标准的走出去。”
除了铁路、核电打头阵,其他装备及产能的国际合作跟进“走出去”以外,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要打政策组合拳。王晓涛介绍说,中国还将完善配套政策,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“走出去”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,并注意有效防范风险,加强境外投资的监管,规范企业经营秩序,防止恶性竞争等。
与日渐成熟的高铁“出海”相比,后起之秀核电也引人注目。近日,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《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》,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“出海”。此前,中国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投资协议,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、升降机维修、地铁及轻轨站等。王晓涛说:“下一步,核电主要考虑的是,第一要整合国内行业优势力量,创新对外合作的模式。第二要加快国内相关工程建设,提高我们核电装备产品的成熟度和竞争力。第三是开拓重点市场,依托与签约的政府间、部门间的协议,加强与重点目标国的磋商,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。”
核电“走出去”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,王晓涛特地强调,中国政府对中国核电的安全性问题是高度重视的,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,中国对在建运行的核电机组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检查。首先要确保国内核电的安全性,才有可能推动核电设备“走出去”。中国会像珍惜自己人民的生命一样,重视核电“走出去”国家的核电安全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