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德国之声6月16日报道,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中国都以“世界工厂”的形象为世人所知。过去,通过模仿或者说跟进国外的先进技术,中国也的确迅速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。不过,随着科技的发展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,中国正逐渐成长为国际创新领域的主要推动力。
2012年,中国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越了德国等传统大国,仅次于美国和日本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申请的65万项专利中,约有60%来自企业。经济学家Philipp Böing认为,这证明中国创新机制的改革已经取得成功。此前,国内的研究机构与生产过程脱节,导致研究成果无法转变为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。而如今,进入市场经济后,中国的企业已经成功成为创新升降平台的主要来源。
Böi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正努力成为全球核心技术国,而这一目标即将实现。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GDP总量的2%,已经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。Böing表示,之所以他认为中国还未能成为发达的技术强国,主要是由于在中国,专利的经济价值还有待发展。因为尽管中国专利数量众多,但是真正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还十分有限。不过,他预计中国将于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间在这一方面取得领先地位。